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英文頁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uo_jin_min_tui
國進民退
國進民退(簡體字:国进民退﹔英文:Guo jin min tui)是一種在中國經濟中所聲稱的現象,意思是「國有企業進步,民間行業倒退」。
在利潤減少的情況下(平均股本報酬率為4%),國有企業相比純私人企業較容易獲取資金。政府藉由在規定內加強與支持國有企業,以契約與補助金獎勵國有企業來鼓勵它們﹔而國內與國外的民間競爭者,則削弱它們。
對比中國早期經濟自由化、民間企業被視為蓬勃發展與成長的階段﹔在1990年代後期,共產黨政治家朱鎔基淘汰掉了一些較衰弱的國有企業。
然而在某些情境下,國進民退會與「國進民也進」作對比,後者的意思是「國家與市場共同發展」。
西元2000年,中央政府邀請私人投資者進入市場。2006年,八家民間航空公司突然反對國家控制的大公司-中國國際航空、中國南方航空與中國東方航空
。國有航空公司立刻展開了一場價格戰。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拒絕向民間航空公司服務,對於另外三間國有航空公司則給予大方的價格。中國唯一的電腦預定系統(目前由三間國有航空公司擁有其三分之一的權力)則拒絕向民間競爭者預定飛行。而管理不善與2008年金融危機使得三間大公司面臨財務困境,中央政府作為紓困買下了公司的股票。
改革
在2008到2012年期間,政府的一項對應環球金融危機的刺激計畫,提高了通貨膨脹與上升的流動性﹔此一計畫加劇了國進民退的問題。作為刺激計畫的一部份,政府持續支撐國有企業同時使得民間企業紛紛倒閉。此一制度稱為被改革、increasing competition與hence produ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