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維基百科俄文頁面

 

尹喜

  關令尹喜,又稱關尹子,簡稱尹喜,是一位半傳奇性的道家思想家,曾擔任函谷關關令,而道家的開山宗師老子曾通過函谷關前往西方。

  尹喜被描述為是周康王和州昭王統治時期的官員。尹喜和老子的生活年代對應於公元前11世紀,然而這與傳統的儒家觀點相矛盾,儒家觀點認為老子是孔子的同代人。

 

獲取道德經

  根據傳說,當老子經過邊界時,尹喜請求他留下自己的著作,於是老子寫了一篇兩部分,5000字的短篇論文,名為《道德經》並交給了他。這一事件被認為發生在周朝。

  在老子到達邊界之前,出現了五彩斑斕的雲彩神蹟。尹喜隆重地迎接了老子。老子的隨從是一位名為隨嘉的僕人,他已經服務老子數百年。在邊界上,隨嘉開始向老子收取數百年的費用,於是老子從他的舌下拿出了一個護身符,那個護身符立即破裂成灰燼,好像它在很多年前自然死亡一樣。尹喜請求老子復活僕人,然後老子將護身符放在一把灰燼上,僕人恢復了生氣。於是尹喜請求老子寫一篇有關教義的文本,老子為他寫下了《道德經》。尹喜成為老子的第一個弟子,被稱為關尹子——邊界的智者。

  在許多道教派別中,尹喜被尊為老子的第一個弟子,他是整個《道德經》傳統的源頭。在《莊子》中,尹喜在天下篇中多次出現,作為一位智者和老子的同道。他的言論在《列子》的第19章中被引用。

  關於《道德經》的獲取的故事在許多來源中都有描述,尤其是在魯國編年史和列仙傳等著作中。根據列仙傳中的傳記,尹喜是一個智慧善良的人,但沒有人知道,因為他隱藏了自己的才能。他提前感知到了智者的到來,並關閉了他的關卡,以便能夠款待他。在老子到來並傳授《道德經》之後,尹喜與老子一同前往西方旅行,穿越流沙,他啟迪了野蠻人,取得了勝利並贏得了聲譽。

 

邊界的關隘

  尹喜擔任關令的的具體位置有好幾個版本。主流版本是說這個邊界是位於秦國函谷山谷(函谷關)的邊界,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靈寶市。另一個版本是說這個邊界是位於陜西省周至縣的終南山北部的樓觀台(樓觀說經臺),這個地方是樓觀道的起源地。

 

關尹子

  尹喜以創作一些文本而聞名,然而批評家認為這些文本實際上是後人的創作。他最著名的文本之一稱為《關尹子》,共有九章,其中以精辟而形象的詩歌闡述了道教的本質。根據一種假設,這個文本可以追溯到漢代。

  這個文本成為了樓觀道以及內丹派別文始派的教義基礎,其中樓觀道存在於公元4世紀至13世紀。

  被認為是尹喜所作的《關尹子》作品在南宋時期被「重新發現」。這個文本在元代時期也以《文始真經》的名義廣泛傳播在內丹修煉者中。

 

尹喜作為後來的宗派中的崇拜對象

  在7世紀,王延的著作《三洞珠囊》中,老子和尹喜之間的關系成為道教傳承的範例。

  尹喜的形象在樓觀道的教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個派別的主要著作描述了老子前往印度的旅程以及印度人獲得佛教教義的情況。

  後來,樓觀道在樓觀建立了寺廟和宗教中心,將傳說中的變成了寺廟。關於印度的啟迪和佛教影響下的道教觀念在這個派別的教義中變得尤為重要。在他們的教義中,佛陀成為了老子的弟子。根據某些解釋,甚至有說法認為佛陀實際上是尹喜,是從老子那里接受教誨的人。

  後來,文始派這個內丹派別也出現了,由張果和張三豐創建。這個派別認為自己起源於尹喜。文始 (文始先生)是尹喜獲得的其中一個稱號。

 

在藝術文學中的反應

  關於《道德經》的獲取情節非常受歡迎,而且這些事件有著各種各樣的解釋。

  在20世紀,作家魯迅在《故事新编》中以一種「現代」的解釋方式描述了這個故事,並帶有一些幽默色彩。

 

參見

老子

道德經

關尹子

西昇經

天師道

觀樓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子 尹喜 道德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紅色辣椒人 的頭像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