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英文頁面
阿爾巴尼亞黑手黨
阿爾巴尼亞黑手黨 (英語:Albanian mafia或Albanian organized crime)是一個統稱,用來指總部建立於阿爾巴尼亞或是由阿爾巴尼亞人所組成的組織犯罪。阿爾巴尼亞的組織犯罪在歐洲、北美、南非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如中東與亞洲都相當活躍。阿爾巴尼亞黑手黨參與了各種犯罪活動,包括毒品、武器和人口販運。由於他們與卡拉布里亞的光榮會之間密切的聯繫,阿爾巴尼亞黑手黨控制了歐洲各地很大一部分的毒品批發市場,以及包括了倫敦在內,歐洲各大毒品中心的主要經銷商,這些市場的價值可達到十億美元。阿爾巴尼亞的組織犯罪,其特徵為多樣化的犯罪企業,其複雜度證明了組織的犯罪能力。在阿爾巴尼亞境內,有超過15個控制著組織犯罪的黑手黨家族。根據某些資料來源,阿爾巴尼亞是歐洲第一個毒品國家(Narco state,指一個國家其政府已被販毒集團所滲透)。
阿爾巴尼亞黑手黨目前已獨佔了各個國際上的聯繫管道,最東邊可達以色列,最西邊則遠至南美洲。這些事蹟表明了政治人物與各大阿爾巴尼亞黑手黨之間的聯繫。根據歐洲與美國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udies,RIEAS)的報告,阿爾巴尼亞黑手黨屬於混合性的組織(也就是由社會中各領域的人所組成),無論是犯罪或是政治活動都經常參與。
阿爾巴尼亞黑手黨是世界上犯罪製造的最大量來源之一,它結合了各種組織犯罪的「傳統」特徵 – 嚴格的內部紀律、家族結構、內婚制(必須與組織中的人結婚,可增加組織的不可滲透性),以及其內部的凝聚力,並且加上了現代化和創新性的特徵,例如跨國性、商業印記與犯罪服務文化。阿爾巴尼亞組織犯罪巨大的物流能力與多樣性的特質,有利於其在祖國境外紮根並與當地犯罪分子融為一體。
在美國,「阿爾巴尼亞黑手黨 (Albanian mafia)」一詞可能包括或是特別用來指阿爾巴尼亞裔美國人所組成的犯罪組織,例如Rudaj Organization或是Albanian Boys,上述的兩個組織均建立於紐約市。阿爾巴尼亞裔美國犯罪組織與阿爾巴尼亞或是歐洲當地黑手黨之間的聯繫程度各不相同,有些與阿爾巴尼亞黑手黨的關係鬆散,有些獨立於阿爾巴尼亞黑手黨,其他則可說是歐洲的阿爾巴尼亞黑手黨在美國地區的延伸。
阿爾巴尼亞黑手黨 創立時間 1990年至今 種族 阿爾巴尼亞人 犯罪活動 縱火 施暴 賄賂 毒品交易 勒索 搶劫 敲詐 走私 武器交易 性交易 盟友 光榮會 摩洛哥黑手黨 克莫拉 錫那羅亞販毒集團 Sacra Corona Unita 西西里島黑手黨 Società foggiana 南非的販毒集團 Clan del Golfo 希臘黑手黨 保加利亞黑手黨 羅馬尼亞黑手黨 British firms 對手 ‧ 三合會 ‧ 俄羅斯黑手黨 ‧ 烏克蘭黑手黨 ‧ 波蘭黑幫 ‧ 愛爾蘭黑幫 ‧ Norteños (加州的幫派) ‧ 地獄天使 |
歷史
隨著阿爾巴尼亞在1990年代初共產政權的倒台並過渡到民主制度,該國經歷了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動盪。經濟危機導致許多公民為了生存而轉向非法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下,阿爾巴尼亞黑手黨開始組織並擴展,特別是在毒品販運、走私、賣淫和人口販運等領域。
阿爾巴尼亞黑手黨利用政府失控、機構崩潰和普遍貧困的局勢來壯大自己。此外,該國與義大利、希臘以及前南斯拉夫等鄰國的地理接近性,也有助於建立國際犯罪聯繫。許多黑手黨成員參與了亞洲至歐洲的海洛因貿易、軍火走私以及其他犯罪活動。
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阿爾巴尼亞的犯罪組織開始向其他國家擴張,特別是西歐。義大利成為阿爾巴尼亞黑手黨的主要目標,這些犯罪集團主要活躍於中部和北部地區,例如米蘭和羅馬等城市。阿爾巴尼亞黑手黨深涉毒品販運(尤其是海洛因和可卡因)以及軍火走私,並經常與其他國際犯罪組織合作。這些組織高度有序且行動極為低調,使執法機構難以介入。他們經常使用暴力、勒索和威脅作為控制手段。
阿爾巴尼亞犯罪集團以其去中心化的結構而聞名,由多個家族或氏族獨立運作,但共享共同的目標。這些氏族運作於跨國犯罪網絡中,以殘暴手段、成員之間的高度忠誠以及對犯罪活動的嚴密控制而聞名。此外,阿爾巴尼亞黑手黨還以滲透合法及政治機構著稱,透過腐敗手段來保護自身運作。他們在毒品販運方面極為高效,經常使用精密的運輸和分銷方式,以確保其非法活動順利進行。
結構與組成
‧ 家族的階級制度
阿爾巴尼亞黑手黨一般來說是屬於階級制度的結構。一個家族氏族被稱為「Fis」或「Fare」。 家族內部設有執行委員會,稱為「Bajrak」,並為每個單位選出一名高級成員。每個單位由「Krye」(頭目/老大)領導,他會挑選「Kryetar」(副手/副幫主)作為下屬。隨後,Kryetar 會選擇一名「Mik」(朋友/聯絡人),負責作為與成員之間的聯繫人,並協調單位活動。
根據地拉那反犯罪檢察官辦公室主任阿爾廷·杜馬尼(Altin Dumani)的說法:「阿爾巴尼亞犯罪集團的特點是擁有緊密的家族和社會聯繫,但沒有明確的階級制度。他們主要以小型團體運作,並與當地組織或其他結構化的阿爾巴尼亞犯罪集團合作。」
‧ 成員結構
阿爾巴尼亞犯罪組織高度依賴忠誠、榮譽和家族關係,血緣和婚姻在其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許多阿爾巴尼亞犯罪網絡看起來像是「傳統式」的組織。這些家族或氏族通常由數千名成員組成,並遍布全球,形成一個跨國家族,從土耳其東部沿著巴爾幹路線,直至西歐和北美。
根據約安尼斯·米哈萊托斯(Ioannis Michaletos)的研究,阿爾巴尼亞黑手黨的家族結構具有極強的內部紀律,並透過嚴厲懲罰來確保成員對規則的遵守。懲罰帶來恐懼,而恐懼則確保對家族的無條件忠誠。這種內部結構允許成員將官方法律視為次要、不重要且無約束力。由於犯罪組織是基於血緣關係,因此成員人數有限,彼此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這使得滲透阿爾巴尼亞犯罪組織幾乎不可能。
來自其他種族的成員只會被允許執行一次性或次要的任務。阿爾巴尼亞犯罪家族通常分為4至6層或更多,這種結構使得即使部分成員或小組被捕,也能保持組織的行動能力。
儀式與行為準則
‧ Besa(信任)
阿爾巴尼亞黑手黨使用「Besa」一詞來代表其「榮譽守則」。在入會過程中,新成員必須發誓效忠,而這一誓言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因為它被定義為「Besë」。
在阿爾巴尼亞文化中,Besë 極為重要,它被視為一種口頭契約,代表著絕對的信任。尤其在阿爾巴尼亞北部,當某人對另一人給予Besë,這意味著他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對方,並會以生命來保護對方。
組織犯罪在1990年代初共產政權倒台後開始在阿爾巴尼亞迅速蔓延,勒索、恐嚇和敲詐變得司空見慣。
根據2003年「南歐穩定協定特別協調員辦公室(Office of the Special Coordinator of the Stability Pact for South-Eastern Europe)」的一份報告:「阿爾巴尼亞是非法貿易的天堂。對毒品頭目而言,政府或警方根本不是問題:你可以收買政客,甚至不時會發現犯罪幫派首領在政府機構內工作。」
阿爾巴尼亞犯罪組織不僅涉及犯罪活動,還積極干預政治,試圖影響政治發展。阿爾巴尼亞前總理薩利·貝里沙(Sali Berisha)和現任總理埃迪·拉馬(Edi Rama)都曾被指控與該國的黑手黨組織有聯繫。
流行文化
‧ 阿爾巴尼亞黑手黨在2008年電子遊戲《俠盜獵車手IV(Grand Theft Auto IV)》及其資料片《失落與詛咒(The Lost and Damned)》和《夜生活之曲(The Ballad of Gay Tony)》中登場,這三部作品的背景皆設置在虛構的自由城(Liberty City)(以紐約市為原型)。他們主要活躍於布魯克(Broker)區的霍夫海灘(Hove Beach)(對應現實中的布魯克林),以及波漢(Bohan)區的小灣(Little Bay)(對應現實中的布朗克斯)。該組織從事高利貸、敲詐、搶劫和信用卡詐欺,並為城市中更強大的犯罪集團充當僱傭打手,其中主要效忠於安切洛蒂犯罪家族(Ancelotti crime family)。
‧ 在《GTA IV》初期,阿爾巴尼亞黑手黨是主要反派勢力,直到玩家透過擊殺其領袖達爾丹·佩特雷拉(Dardan Petrela)來擊潰該組織,迫使其成員逃離。後來,玩家還會接受任務來破壞阿爾巴尼亞黑手黨與安切洛蒂家族的合作關係,透過對後者發動多次攻擊,並將其嫁禍給阿爾巴尼亞人。
‧ 在電影系列《即刻救援(Taken)》中,虛構的阿爾巴尼亞黑手黨是故事的核心反派。他們綁架女性進行非法性交易,其中包括主角的女兒。
‧ 在電視劇《倫敦黑幫(Gangs of London)》中,主要的犯罪頭目之一盧安·杜沙伊(Luan Dushaj,由奧爾利·舒卡(Orli Shuka)飾演)是倫敦阿爾巴尼亞黑手黨的領袖,並與該劇的主要犯罪組織——**華萊士家族(Wallace Organisation)**有聯繫。
‧ 電視劇《Besa》的主要敘事線則聚焦於阿爾巴尼亞黑手黨的世界。
‧ 在電視劇《法律與秩序:組織犯罪(Law & Order: Organized Crime)》第二季的前八集,劇情圍繞著紐約阿爾巴尼亞黑手黨,主角艾略特·斯泰布勒(Elliot Stabler,由克里斯托弗·梅洛尼(Christopher Meloni)飾演)深入黑幫進行臥底調查。
‧ 在李·查德(Lee Child)的小說《藍色月亮(Blue Moon)》中,故事涉及一個阿爾巴尼亞黑幫,該組織在一座未具名的美國城市內運作。
參見
‧ 阿爾巴尼亞的犯罪
‧ 阿爾巴尼亞經濟
‧ 阿爾巴尼亞的執法
‧ 羅馬尼亞黑手黨
‧ 三合會
‧ 俄羅斯黑手黨
‧ 烏克蘭黑手黨
‧ 美國黑手黨
‧ 愛爾蘭幫
‧ Yar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