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英文頁面

 

三幕劇

  三幕劇 (Three-act structure)是一種使用在敘事作品中的模型,該模型將一個故事分成三個部分(幕),這三個部分通常被稱為安排、對抗以及解決。三幕劇被美國作家希德·菲爾德 (Syd Field)在1979年所出的書《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推廣。在書的推薦中,一齣戲劇會有「開頭、中間與結尾」,這種結構被錯誤的認為是起源於亞里斯多德,事實上,亞里斯多德主張由糾紛與結果(Denouément)所組成的二幕劇,並且由劇情轉變(Peripeteia)所分割。

 

故事與戲劇的結構 - 三幕劇

三幕劇的視覺圖

 

戲劇性的問題

  隨著故事的推進,故事情節會以提出一個是或不是的問題的方式來進行。例如:男孩會得到女孩的心嗎? 英雄能反敗為勝嗎? 偵探能解決這個謎團嗎? 罪犯會被執法機構抓住並且帶捕歸案嗎? 主角會被逃犯殺死嗎? 這些問題一定會在故事的高潮中得到解答,通常答案會是「是」、「否」、「也許」、「是,但是…」、「否,但是更重要的是…」。

 

結構

  第一幕,或是說開頭的敘述,通常都是為了解說,並建立主要角色,還有角色間的關係,以及他們所居住的世界。

  第二幕,也被稱為上升情節,通常描述主人公試圖解決由第一個轉折點引發的問題,卻發現自己的處境越來越糟。

  第三幕以解決故事與其他次要情節為重點,在故事高潮的鏡頭或連續鏡頭中,故事的主要張力被帶到最高點,戲劇性的問題得到解答,並且讓主角與其他角色對於自己的身分得到了新的認識。

 

參見

‧幕(戲劇)

‧戲劇結構 (Dramatic structur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戲劇 三幕劇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紅色辣椒人 的頭像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