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英文頁面

 

樂團 (搖滾樂與流行音樂)

  搖滾樂團 (Rock band)或是流行樂團 (Pop band)是一種小型的合奏團,表演搖滾樂、流行音樂或是相關類型的音樂。在搖滾樂以及流行音樂中,四人樂團是最常見的配置。早期樂團的配置通常為兩位吉他手(一位主音吉他手與另一位節奏吉他手,其中一位唱主唱)、一位貝斯手與一位鼓手(例如披頭四接吻合唱團)。另一種常見的配置為一位不演奏任何樂器的主唱、一位電吉他手、一位電貝斯手以及一位鼓手(例如何許人合唱團頑童合唱團齊柏林飛船皇后樂團U2樂團)。在樂器上,這些樂團被認為是一種三重奏。除了電吉他、電貝斯、鼓以外,有時也會有鍵盤手(尤其是鋼琴手)演奏。

  此外,搖滾樂團與流行樂團可包括男子音樂團體以及女子音樂團體,其中很多樂團的成員不演奏任何樂器,而是唱歌和跳舞,例如梅努多樂隊辣妹合唱團或是K-pop樂團。

 

Beatles_ad_1965_just_the_beatles_crop.jpg

披頭四為來自英國利物浦的四人搖滾樂團。該圖片為披頭四於1965年慶祝在德國的演出。

 

目錄

1. 語源學

2. 兩人樂團

3. 三人樂團

4. 四人樂團

5. 五人樂團

6. 更大規模的搖滾合奏

7. 女性在樂團中的角色

8. 參見

 

語源學

  將英語「Band」用在「音樂家組成的團體」這種用法可追溯自1660年,當時是用來形容軍隊中的樂團,演奏行軍時可能會用到的鼓。Band一詞也在1931年用來形容「一人樂團」,也就是能幾乎同時演奏好幾個樂器的人。

 

兩人樂團

  兩人的搖滾樂團與流行樂團(例如:白線條樂團頑強的D黑鍵樂團二十一名飛員樂團)相對來說很少,原因在於兩人樂團在提供所有搖滾或流行樂聲音中的音樂要素時的困難度。在兩人的搖滾樂團與流行樂團中通常會省略這些音樂要素的其中之一。在許多情況下,兩人樂團會省略鼓手,因為吉他、貝斯和鍵盤樂器本身可提供有節奏的節拍。

  其他兩人樂團的例子有MGMTWZRD寵物店男孩Hella痞客二人組the Ting Tings明日巨星合唱團(1982至1992年)以及暴龍樂團(暴龍樂團在英國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後不久,他們的陣容擴大到了四人甚至更多)

  在1980年代電子音序器開始被廣泛使用之時,這使的兩人樂團更容易加入其他的音樂元素來表演。音序器允許樂團對表演中的某些元素進行編程,例如電子鼓和鍵盤貝斯(Keyboard bass)的部分。兩人的流行樂團如Soft CellBlancmange以及雅族合唱團(Yazoo)使用了編程音序器。其他1980年代的流行樂團,像是渾合唱團舞韻樂隊驚懼之淚,表面上有兩位表演者站在前方,但實際上並非兩人合奏,因為其他的樂器手在幕後合奏。使用這種形式的現代樂團為 Ninja Sex Party

  從2000年代開始,受到藍調影響的搖滾樂團例如白線條樂團黑鍵樂團採用了吉他加上鼓的方案。樂團從1979年以上死亡 (Death from Above 1979)以鼓手加上電貝斯手作為主要成員。頑強的D是一個雙吉他手樂團;One Day as a LionThe Dresden Dolls兩個樂團都是以鍵盤手加上鼓手做為主要成員。Ratatat樂團由兩名吉他手組成,並使用了機器鼓作為節拍。W.A.S.P.的吉他手道格·布萊爾 (Doug Blair)同時也以兩人前衛搖搖滾樂團Signal2Noise中的作品而聞名,藉由嘎所創造的一種特殊訂做的樂器(一把帶有五根普通吉他弦和三根電貝斯弦的電吉他),他可以在Signal2Noise樂團中同時擔任主奏吉他手與貝斯手。洛杉磯的雙人樂團Pity Party,當中的成員Heisenflei可同時演奏鼓、鍵盤以及歌唱。Royal Blood還有The Garden是演奏貝斯和鼓的雙人樂團,同時他們在演奏中也加入了電子效果。

 

1280px-Blackkeys022011.jpg

黑鍵樂團是由鼓手與主唱/吉他手所組成的兩人樂團。

 

三人樂團

主文章:強力三重奏

  強力三重奏是搖滾樂中常使用的小型合奏。在硬式搖滾、藍調搖滾樂團或是重金屬搖滾團體中,經常使用強力三重奏形式,強力三重奏由一位電吉他手、一位電貝斯手與一位鼓手組成,通常其中一位成員(或者更多成員)負責唱歌(有時是三位一起唱,例如比吉斯與Alkaline Trio)。吉他手為主唱的知名樂團有吉米·亨德里克斯體驗樂隊史蒂維·雷·沃恩Double Trouble超脫樂團謬思合唱團

  少數由貝斯手擔任主唱的樂團包括瘦李奇合唱團 (Thin Lizzy,1970年至1974年)、Primus匆促樂團警察樂隊還有奶油樂團

  有些強力三重奏樂團中有兩名主唱。例如樂團Blink-182,他們的主唱是由貝斯手馬克‧霍普斯 (Mark Hoppus)以及吉他手湯姆・迪朗格 (Tom DeLonge)來分配。而在小恐龍樂團中,吉他手小約瑟夫・唐納・馬瑟斯(J Mascis)是主要的詞曲作者和主唱,但是貝斯手盧·巴洛(Lou Barlow)有時也會寫歌跟演唱。

  風琴三重奏(Organ trio)是強力三重奏的一種陣容,由電吉他手、鼓手以及鍵盤手組成。儘管風琴三重奏最常與1950年代還有1960年代的爵士風琴三重奏團體連繫再一起,例如由風琴家Jimmy Smith領導的樂團,但是風琴三重奏也同時存在於搖滾風格中,像是融合爵士樂,或是受到感恩至死樂團影響的即興樂團(Jam band),比如Medeski Martin & Wood。在風琴三重奏中,鍵盤手通常演奏的是哈蒙德風琴(Hammond organ)或類似的樂器,其樂器必須可讓鍵盤手演奏出低音聲線、和弦以及主聲線。風琴三重奏的另一種變化是以電貝斯手、鼓手以及電鍵盤手(彈奏合成器)為陣容,例如前衛搖滾樂團愛默生、雷克與帕瑪

  在強力三重奏中,由吉他手擔任主唱對對唱片公司來說是一個流行的陣容,因為吉他手和歌手通常都是詞曲的作者。因此,樂團的品牌只需向大眾展示一個'「形象」。一個伴奏樂團(Backup band)可能也可能不會出現在宣傳中。如果伴奏樂團沒有作為團隊整體的一個部分進行宣傳,那麼唱片公司就有更大的靈活性來更換樂團成員或使用替代的樂手。這種陣容通常會帶來相當簡單易懂的歌曲,因為主唱必須同時唱歌和彈吉他。

 

Green_Day_at_2009_MTV_VMA%5Cs.jpg

強力三重奏樂團年輕歲月。圖片為2009年MTV音樂錄影帶大獎。

 

Jimi_Hendrix_Experience_in_Fenklup.png

強力三重奏樂團吉米·亨德里克斯體驗樂隊。圖為1967年荷蘭電視台的表演。由左至右依序為主唱兼吉他手吉米·亨德里克斯、貝斯手諾埃爾·瑞丁 (Noel Redding)以及鼓手米契·米切爾 (Mitch Mitchell)

 

四人樂團

  在搖滾樂與流行音樂中,四人樂團是最常見的配置。在電鍵盤樂器發展前,四人樂團的配置通常為兩位吉他手、一位貝斯手與一位鼓手(例如披頭四接吻合唱團金屬製品Rise Against衝擊合唱團碎南瓜樂團)。

  另一常見形式為主唱、電吉他手、貝斯手以及鼓手(例如范海倫合唱團何許人合唱團皇后樂團嗆辣紅椒齊柏林飛船以及布勒合唱團)。這些樂團在樂器上可被視為是一種三重奏。

  在某些樂團中,吉他手有時也可以是一位鍵盤手,像是史密斯樂團何許人合唱團歡樂分隊。有些樂團以鍵盤手取代吉他手,如巴士底樂團Future Islands。某些搖滾樂團中,則是貝斯手當偶爾的鍵盤手,如齊柏林飛船與R.E.M.。鍵盤手可用來取代貝斯,與吉他、主唱、鼓手一同演奏,例如門戶合唱團。有些樂團是以一位吉他手、一位貝斯手、一位鼓手以及一位鍵盤手組成,如臉部特寫、小臉樂隊與平克·佛洛伊德。有些則是以吉他手、鍵盤手、貝斯手與鼓手作為配置,如臉部特寫小臉樂隊平克·佛洛伊德

  有些樂團以貝斯手擔任主唱,像是瘦李奇合唱團(1974年以後為四人成員)、平克·佛洛伊德摩托頭(1984到1995年為四人成員)、NOFX混合方程式樂團,有些則以主音吉他手當主唱,例如險峻海峽麥加帝斯威瑟樂團以及清水樂團。某些樂團比如披頭四,擁有一名主音吉他手、一名節奏吉他手和一名貝斯手,他們都能擔任主唱和伴唱,並且這三人經常在鍵盤上演奏和創作,此外還有一位鼓手。其他像是四季合唱團,擁有主唱、主音吉他手、鍵盤手還有貝斯手,鼓手則不存在樂團之中。

 

Rhcp-live-pinkpop05.jpg

嗆辣紅椒是由主唱、吉他手、貝斯手與鼓手所組成的四人樂團。

 

五人樂團

  五人的樂團在搖滾發展時就已存在。五人樂團的常見陣容為主唱、一位主奏吉他手、一位節奏吉他手、一位貝斯手與一位鼓手,例如海灘男孩史密斯飛船AC/DC以及綠洲合唱團等樂團。另一種替換的陣容是將節奏吉他手換成一位鍵盤合成器樂手(例如Yes樂團夢劇場瑪麗蓮·曼森深紫)。還有一種陣容則是將節奏吉他換成唱盤手 (Turntablist),例如盲音合唱團、Incubus或是林普巴茲提特

  另一種組合是鍵盤手、吉他手、鼓手、貝斯手和薩克斯風手,比如The Sonics戴夫·克拉克五人組還有Sam the Sham。三名吉他手可能會與一名貝斯手和一名鼓手一起出現,例如樂團電台司令珍珠果醬以及飛鳥樂團。有些五人樂團由兩名吉他手、一名鍵盤手、一名貝斯手與一名鼓手組成,而其中一位或是多位樂手(通常是其中一位吉他手)擔任主唱 (例如死神之子冥河合唱團以及White Reaper)。四人的樂團可透過增加第二位單獨演奏完整爵士鼓的鼓手以成為五人樂團,例如1980年之後的Adam and the Ants,儘管其他陣容也能透過聘用兩位鼓手來擴展,例如1970年到1971年的Pink FairiesThe Glitter BandWizzardSigue Sigue SputnikAdd N to (X)以及Rialto

  其它時候,主唱會將另一種「聲音」帶入音樂,最常見的是口琴與打擊樂器,例如米克·傑格會在滾石樂團中演奏口琴與打擊樂器(砂槌與鈴鼓)。黑色安息日奧茲·奧斯本在某些場合下會演奏口琴。長笛有時也會被主唱用來演奏,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傑叟羅圖樂團 (Jethro Tull)的Ian Anderson以及憂鬱藍調合唱團的雷·湯瑪斯 (Ray Thomas)。

 

TheStrokes.jpg

鼓擊樂團是由主唱、兩位吉他手、一位貝斯手與一位鼓手所組成的五人樂團。

 

更大規模的搖滾合奏

  更大型的樂團長久以來一直是搖滾樂與流行樂的一部分,部分原因為「歌手幫管弦樂團伴唱」這種模式的影響。這種模式繼承自大型爵士樂團與搖擺樂,並由法蘭克·辛納屈艾拉·費茲潔拉推廣。為了組成更大的樂團,搖滾樂團經常加入一位額外的吉他手、鍵盤手、打擊樂器演奏者或是第二位鼓手,一整個圓號組 (Horn section),甚至可能是一位長笛手。6人搖滾樂團的其中一個例子是美國搖滾樂團Toto,他們的陣容為一位主唱、一位吉他手、一位貝斯手、兩位鼓手以及一位鼓手。其他的例子包括澳大利亞樂團INXS與美國樂團金髮美女,這兩個樂團都有一位主唱、兩名吉他手、一位鍵盤手、一位貝斯手與一位鼓手。美國重金屬樂團滑結一共有九名成員,分別是一位主唱、兩名吉他手、一位鼓手、一位貝斯手、兩名特定打擊樂器手、一名唱盤手以及一名取樣器樂手。巴西樂團Titãs目前有三名成員,但是在1980年代晚期共有八名成員,包含三名主唱、兩名吉他手,貝斯手、鍵盤手與鼓手各一位。

  在更大型的樂團中 (如樂隊合唱團),樂手可能會演奏多種樂器,這使得樂團能夠創造出更廣泛的樂器組合。更現代的例子包括拱廊之火以及愛德華·夏普與無磁力樂隊 (Edward Sharpe and the Magnetic Zeros)。更為少見的是,演唱會上搖滾團體或流行音樂團體透過完整或是部分的交響樂團來伴奏,使用華麗的弦樂編排來豐富慢歌的音響效果。瑞斯·崔瑟 (Rhys Chatham)與葛林·布蘭卡在1970年代晚期曾與10到100位吉他手(有時甚至到400名)組成的樂團一起進行表演。有些更大規模的樂團,其成員均演奏同一種樂器,例如吉他、鍵盤、喇叭或弦樂器。

 

Iron_Maiden_in_performance.jpg

鐵娘子樂團是一個六人樂團,由一位主唱、三位吉他手、一位貝斯手與一位鼓手所組成。(圖片中布魯斯·迪金森與尼可·麥布萊恩未出現)

 

女性在樂團中的角色

主文章:女性樂團 (All-female band)

  女性歌手在流行音樂中具有很高的聲望,然而女性的專業樂器守在流行樂中並不常見,尤其像是重金屬等搖滾類型的音樂。「在樂團中演出主要為男性之間的活動,也就是說,學習在樂團中演奏大部分是來自同儕之間的經驗,因性別隔離的交友圈塑造而成,搖滾樂亦同。」上述原因經常被定義為男性對於女性臥室文化的反抗。在流行音樂中,音樂中的「公共(男性)和私人(女性)參與之間的性別差異」確實存在。幾位學者認為,男性將女性排除在樂團或樂團的排練、錄音、表演和其他社交活動之外。「女性主要被認為是被動和私人的消費者,且被認為是華而不實的、預製的——因此是次等的、屬於流行音樂……,並且將她們排除在高待遇的搖滾音樂家之外。」混合性別樂隊很少存在的原因之一是「樂團作為緊密結合的單位運作,其中同性別之間的團結與社交關聯扮演重要的角色。」在 1960 年代的流行音樂界,歌唱有時對女性來說是一種可以接受的娛樂,但演奏樂器完全不是。

  「搖滾音樂中的反叛大部分都是始於男性的反叛,而至於女性,在1950年代與1960年代時,青少年中的女性經常都是依賴她們男子氣概的男朋友來唱歌...」菲力普·奧斯蘭德(Philip Auslander)說道,「雖然在1960年代晚期的搖滾音樂圈中有許多女性,但是大部分都是作為歌手,而這就是在傳統上流行音樂中女性的地位。」儘管在美國的女子車庫搖滾樂團中,有些女性會彈奏樂器,但是這些樂團都沒有達到地區以上的成功,所以她們「對於女性持續參與搖滾沒有提供一個可行性的樣板」。與重金屬搖滾的性別組成有關,重金屬搖滾經常被說是清一色由男性組成,至少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是如此,除了像是Girlschool這樣的例外。「然而在2010年代,似乎有更多金屬搖滾的女強人開始舉起雙手並且認真看待搖滾。」在蘇西·奎特蘿於1973年出現時,同時期沒有其他傑出的女性音樂家同時在搖滾領域同時擔任歌手、樂器演奏家、詞曲作者和樂團隊長。根據奧斯蘭德的說法,「她踢開了搖滾樂中的男性大門,並證明了女性音樂家 ...這是她非常關心的一點...即使不比男孩們更好,也可以表演得不錯。」

 

Suzi_Quatro_plays_a_bass_guitar_while_she_sings_at_AIS_Arena.jpg

蘇西·奎特蘿(Suzi Quatro)是一位歌手、貝斯手以及樂團指揮。在她於1973年開始她的事業時,她是當時少數的專業女性樂器手以及樂團指揮。

  

多變的陣容

  許多樂團為了錄音室的錄音以及現場表演,維持了雖然各自不同但始終如一的陣容。例如美國鞭擊金屬樂團Toxic Holocaust,在成立後的前10年在錄音室中完全由單一成員組成,但在舞台上仍然以補充成員組成樂團來巡迴演出。創世紀樂團在數十年間維持了兩種不變的陣容,在錄音室時為東尼·班克斯、麥可·路德佛與菲爾·柯林斯,在現場表演時切斯特·湯普森與達瑞·史都米爾則會依同出現在樂團中。

 

參見

編外計劃 (Side project),指樂團中有成員已是其他樂團的成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紅色辣椒人 的頭像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