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頁面

 

  醬油糰子 (醤油だんご)是將烤糰子用醬油調味而成的日本麻糬甜點,也簡稱為「烤糰子」或「糰子」。

  這種甜點在日本各地皆可見到,製作方式多樣,例如使用「生醬油」調味、帶有濃稠感的醬油醬汁,或是搭配黑糖蜜醬的變化。在某些地區,這類糰子還有各自獨特的名稱 (如「みだらしだんご」、「みたらし団子」等)。

  醬油糰子通常在專門販售糰子的「糰子屋」或和菓子店、祭典攤位、食品店等零售店鋪中出售。

  以醬油為主的調味方式能凸顯糰子本身的甜味,帶來更具層次的風味。

 

起源

  醬油糰子的起源與供奉於神社或神棚的供品——也就是「神饌」——有關。糰子以串起五顆的形式,據說象徵人類的五體。傳統上,作為神饌的糰子是蒸熟後直接供奉,因此在供奉完成後,糰子往往因失去水分而變硬,人們便會將其烤熱後塗上醬油來食用。這就是醬油糰子的由來。

 

地域差異

‧ 岩手縣盛岡市中心地區

  將約5顆小顆的蒸糰子串在竹籤上,淋上醬油食用。這被認為是最古老形式的醬油糰子,該製法主要保存在現今的盛岡市(曾是南部藩的分城)及其周邊地區。隨著距盛岡中心越遠,醬油糰子漸漸演變為「御手洗糰子」。因此,該地在觀光宣傳中以「盛岡糰子」為名進行推廣。

 

‧ 山形縣山形市

  製法和味道類似於磯邊麻糬,販售時經常撒上海苔粉,或是沾芥末醬油後食用。

 

‧ 東京都多摩地區、埼玉縣南部、千葉縣、神奈川縣

  特色是烤製時一邊塗醬油。特別是在千葉縣等沿海海苔養殖盛行的地區,糰子包裹片狀海苔的版本被稱為「磯邊糰子」。

 

‧ 岐阜縣飛驒地區

  糰子經過輕微炙烤後塗上醬油,再次進行炙烤,僅以醬油調味,因此味道偏鹹。在當地,這類糰子被稱為「御手洗糰子」(みだらしだんご),而在全國則多稱之為「高山風御手洗糰子」。

 

‧ 岐阜縣及愛知縣
  在名古屋周邊以及岐阜縣部分地區,也有與飛驒地區相同的製法,即塗上醬油後再度炙烤,並稱之為「御手洗糰子」。

 

關聯項目

糰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日本 美食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紅色辣椒人 的頭像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