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頁面

 

尉繚子

  《尉繚子》是一本被認為是由尉繚在中國戰國時代所著的兵法書。它是武經七書之一。

 

概要

  《尉繚子》與《孫子》和《吳子》一樣,一直以來被高度評價為一部兵法書。然而,也有對其評價為「嚴酷苛暴」的觀點(由方孝孺提出)。此外,關於作者尉繚的經歷和整體結構存在諸多說法,由於傳本的來源未明,自明代以來一直存在著偽書的說法,清代的姚際恒更是斷定其為偽書,這一說法逐漸成為主流。

  直到1972年,山東省臨沂縣銀雀山出土了一批戰國時代前的墓葬,其中包括了《尉繚子》的手抄本,內容與傳世版本一致,因此使得《尉繚子》被推測為至少是戰國時代至秦代之間的作品。同時,這也意味著在尚未發現的兵法書中,存在著與《尉繚子》相同的文本,這表明後世可能對其進行了編纂。

 

「尉繚」是誰?

  從書名《尉繚子》來看,可以推測「尉繚」這個人物(或其門人)撰寫了這部書,但關於尉繚是誰,具體來說存在諸多說法,很難確定他的真實身份。

  一般而言,有以下幾種說法:

1. 據說他是齊國人,是鬼谷子的門徒。

2. 有說法指他是魏國人,曾經侍奉恵王。《尉繚子》中提到了恵王和尉繚子之間的對話。

3. 也有說法指他是魏國人,在學習商鞅的學問後,曾經侍奉於秦王政,提出了打破對秦包圍網的策略,但出於對王的殘忍性的擔憂而離開。然而,在王的懇求下,最終成為了秦國的將軍。這個說法記載於《史記》中。

 

  在這些說法中,第三種說法因為其具體內容和受到商鞅影響的點而更為一致,但如果採用此說法,尉繚將成為比魏國的恵王晚100年的人物,這與文本內容相矛盾。有人推測這種矛盾可能是模仿了《孟子》中從恵王對話開始的風格所致。此外,由於文中的戰鬥形式類似於戰國時代中期的樣子,因此也有支持第二種說法的觀點。此外,雖然將第二種和第三種說法視為同一人物可能有困難,但也有人認為可能存在某種血緣關係等,因此至今對尉繚的真實身份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

 

內容與思想

  《尉繚子》除了受到先行的兵法書《孫子》和《呉子》的影響外,還包含了《孟子》、《韓非子》、《商君書》等的影響部分。這一點也成為後世質疑其真實性的原因之一。然而,也有積極的評價認為,《尉繚子》可能試圖將這些先賢的學說統合,構建出更高級的軍事和政治理論。也有人認為,後人可能對《尉繚子》進行了補充。

  在書中,對於為了國家利益而進行的軍事行動給予了嚴厲的批評,但同時認為如果有正當的理由,預防性攻擊也是無可奈何的。

  此外,他指出,如果政治管理不善,民生不穩定,就無法動員民眾進行軍事活動。他相對較高地評價商業的角色,認為農業雖然是主要的,但與商業的平衡發展將通過人際交流促進信息收集。然而,他也主張對軍人進行嚴格的紀律管理,以提高戰士的質量,從而實現高效的戰鬥。

 

現行本的構成

  全24巻。

1. 天官

2. 兵談 (發現於竹簡本中)

3. 制談

4. 戦威

5. 攻権 (發現於竹簡本中)

6. 守権 (發現於竹簡本中)

7. 十二陵

8. 武議

9. 将理 (發現於竹簡本中)

10. 原官 (發現於竹簡本中)

11. 治本

12. 戦権

13. 重刑令

14. 伍制令

15. 分塞令

16. 束伍令

17. 経卒令

18. 勒卒令

19. 将令

20. 踵軍令

21. 兵教上

22. 兵教下

23. 兵令上 (發現於「守法等12篇」)

24. 兵令下 (發現於「守法等12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紅色辣椒人 的頭像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