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頁面
淫蕩
淫蕩這個詞通常被用作名詞或形容動詞,指的是沈迷於酒色、行為不端的人,或沈溺於淫亂的享樂狀態。
日本
在戰國時代,織田信長批評稱:“即使山門、山下的僧眾王城是城池的守護者,也不管出家的禮節,毫不羞慚地受人嘲笑,不顧忌天道的畏懼,沈湎於淫亂,吃魚鳥,沈迷於金銀賄賂”,並在1571年焚毀了比叡山上的天台宗延暦寺(比叡山焚毀)。
據說,江戶時代的“淫蕩”一詞包括“喝酒”、“打架”、“購買”等所有行為。
在明治時代,政府試圖一舉近代化庶民的性道德。
隨著儒教的道德觀念被融入武士道中並逐漸滲透,對女性的貞操觀念得到了強化,為後來的處女崇拜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在江戶時代,雖然武士道中存在著對性道德的柔韌態度,但武士們在公認的遊廓中與商人和町人一樣享受著女性的陪伴,血緣關系不再是養子收養和妾的風俗盛行,主仆關系和義兄弟情誼的加深促使男色成為一種流行。此外,在庶民和地方的農村等地方,夜這い(夜晚悄悄與異性相會)仍然是社會上被默認存在的樂趣之一,女性誘導男性也並不特別羞恥,甚至有些地方會默許在特殊日子如節日等日子,童貞男子向已婚女子求指導的風俗。
江戶和明治時代之前的日本,日常的混浴習俗曾引起了來自歐美的人們的驚訝並被記錄下來。率領美國艦隊於1853年來到日本的馬修·佩里提督,在1856年返回美國後,他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文件《佩里艦隊日本遠征記(原名:Narrative of the Expedition of an American Squadron to the China Seas and Japan.)》中寫道:“日本人禮貌而安靜,但卻有著令人驚訝的習俗。在某個公共浴場的場景中,男女混在一起,彼此並不介意對方的裸體。盡管在東方國家中擁有卓越的道德觀,但這種淫亂的行為令人難以理解。”此外,他也留下了對於春畫和枕草紙的看法,認為它們“助長了淫亂的情感”,“過於惡心人,令人反感”。無論是哪個時代,過度放縱的行為都會導致男女關系或人際關系惡化,性道德不端甚至會增加性病的風險,這些都是社會上廣泛認識的事實。
其他國家
在其他國家,基督教和猶太教視婚前性行為和通奸為重罪,而伊斯蘭教甚至將展示女性肌膚視為禁忌,因此對於淫蕩行為有著非常嚴格的教義和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