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頁面

 

  卡爾達肖夫指數的擴增和修訂提案如下:

 

 0、4、5級文明

‧ 卡爾達肖夫指數的最直接和假設性擴展包括4級文明,它可以控製或利用整個宇宙,以及5級文明,它可以控制多個宇宙的集合。此外,還存在不適合5級文明的0級文明。可見宇宙的輸出在1045瓦範圍內。這些文明接近或超越了基於當前科學知識的估計極限,可能是不存在的 (費米悖論)。

‧ Zoltán Galántai認為,這些文明無法被檢測到,因為它們與自然現象難以區分 (沒有可比較的事物)。

‧ 理論物理學家Michio Kaku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可以利用類似暗能量的「超星系級」能源的4級文明。

‧ 科學記者Jolene Clayton表示,未達到1級文明的行星文明基本上是類型0文明,類型0.1代表原始時代,類型0.2代表火的發現程度等級。

‧ Clayton認為,4級文明是一種跨越一個銀河係並統治多個星系團或超星系團以上範圍的文明,當宇宙膨脹加速導致的宇宙膨脹可以跨越時,它們被視為事實上可觀測到整個宇宙的控制者。她還提到,5級文明可以超越可觀測宇宙,進入多元宇宙,甚至創造宇宙本身,類似於宗教中的創造神。

‧ 4級文明以上的擴展更接近科幻,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分類。科幻作家Veronica Sikoe認為,5級文明代表能夠進入多元宇宙的階段,而能夠創造宇宙的階段是類型6級文明。

‧ Youtuber頻道Kurzgesagt - In a Nutshell將進入多個星系並統治一個超星系團的階段分類為4級文明,而能夠統治整個可觀測宇宙的階段分類為5級文明,能夠進入多元宇宙並創造宇宙的階段分類為Ω級文明。然而,他們指出,由於地球外文明的技術水平和行為理念是多樣化的,因此只有在最多達到類型2.5文明水平時才能推測出某個外星文明的特點。推測類型Ⅲ以上文明的內容非常困難,就像螞蟻難以理解人類文明一樣。

 

  卡爾達肖夫指數的替代方案包括採用不同的度量標準。例如,它們可以基於系統的「成熟度」、可用訊息量,或者控制極小尺度而不是極大尺度的技術進展等來進行評估。

 

星球的成熟度 (Robert Zubrin):

‧ Robert Zubrin提出了除了純能量使用量之外的指標。其中一種是將不僅僅是能量,而且還包括行星、星系和銀河的「成熟度」作為指標。

‧ 根據提出者Zubrin的分類,他重視文明擴展到宇宙的範圍,將文明滲透到一個完整行星的階段定義為類型Ⅰ,將文明擴展到形成廣泛殖民地的多個恆星系的階段定義為類型Ⅱ,將文明擴展到整個銀河的階段定義為3級。



訊息量 (卡爾·薩根):

‧ 卡爾·薩根提出在純能量使用之外,添加文明可用信息的另一維度。

‧ 薩根將106比特的訊息量(小於已知人類歷史上任何文明的信息量)分配給字母「A」,然後每個後續字母使信息量增加一位。因此,Z級文明擁有1031比特的信息。

‧ 根據這種分類,1973年的地球是0.7 H級文明,可以訪問1013比特的訊息。

‧ 薩根推測尚未達到Z級的文明。他的理由是這麼大的信息量超過了超星系團內所有智能種族的總信息量,並且觀測上,當前宇宙還不足夠古老,以便在遠距離上進行高效的訊息交換。

‧ 訊息和能量的軸並不嚴格相互依賴,因此即使是Z級文明,也不一定是卡爾達肖夫的3級文明。

 

微觀層面的掌握程度 (約翰·D·巴羅)

‧ 這個分類是由約翰·D·巴羅提出的,他主張不是使用宏觀和抽象的方式,如操作整個宇宙,而是使用微觀物理學,如原子和亞原子粒子等的操作能力,來對文明的階段進行分類更為有效。因此,他規定了文明階段的逆方向分類,從負1級到負Ω級文明。

‧ 負1級 - 機械工程。可以操作可見範圍內的物體,如構建結構、開採資源、以及改變固體的連接和破壞等。

‧ 負2級- 醫用生物工程。可以操作基因,改變細胞的發展,進行自體移植或交換,並讀取和操作其基因信息。

‧ 負3級 - 化學工程。可以通過操縱分子和分子結合來創建新材料。

‧ 負4級 - 納米技術。可以操作個別的原子,實現原子尺度的納米技術,並創建複雜形狀的人工生命。

‧ 負5級 - 原子核物理學。可以操作原子核,並操作構成它們的核子。

‧ 負6級 - 粒子物理學。可以操作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夸克和輕子),從而人工創建由粒子群體構成的複雜結構。這是人類可以達到的最高技術水平之一。

‧ 負Ω級 - 可以操作時空的基本結構本身。

  根據這一分類,人類文明被認為處於負3級和負4級之間的階段。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宇宙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紅色辣椒人 的頭像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