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粵語頁面

 

入境問禁

  「入境問禁」是一個唐代漢字成語,意思是到達別人的地方時,要仔細詢問有什麼事情可以做,人們怎麼做,有什麼事情不可以做、不可以說,以免觸犯別人。

  這句成語出自《禮記》《曲禮上》其中一篇:「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所以就有了成語"入境問禁"、"入國問俗" 等。這裡的"境" 是指國家控制的領土,"國" 是指城池所屬的地方,"門" 是指別人的住宅。 "禁" 指禁令法例等,"俗" 指風土人情,"諱" 指有什麼不可以說。

  之後最著名的例子是孟子遊齊。 《孟子》《梁惠王下》第二章第三節提到:「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於國中、民以為大、大亦宜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成語 中文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紅色辣椒人 的頭像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紅色辣椒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